第(3/3)页 商君变法的大部分内容,其实都是战国群雄普遍实行的。 若说区别,那便是秦国新法实行的彻底、执行的彻底。而反观关东诸国,各种贵族观念深入人心,这便使得实行新法的阻力倍增。 不过新法的彻底惯行还只是一点,对于韩王地势之辩,赵雍其实也是深感认同的。若无地势之优,秦国早就被灭了百次。 韩康突然起身揖道:“赵王不及弱冠之年,却见识卓越。寡人听围贵国北疆一战,赵王竟能与将士同袍共血,又以月相选择进攻时机,佩服佩服!” 仕女听到这里,突然抬头看了赵雍一眼。不想赵雍也挺关注她的,两人的目光在无意中触碰到了一起,对方立即低头回避了眼神。 “韩王过誉了。”赵雍也急忙起身回揖道。 见得外面天色尚早,好不容易来此一趟,若是尽然在屋中下棋那也就太无趣了。 于是赵雍提议道:“韩王,不如出去走走如何?” “请!”韩康起身,两人不紧不慢地朝着门外走去。 出得大殿,赵雍不由得再度朝着后方望了一眼。 却不料韩康也跟着回头张望。俩人收起目光后,不由得面面相觑。 赵雍先是尴尬一笑,两人皆没有吭声。 随后二王在侍卫的陪同下,又绕着山路继续往上。 俩人在山路上走了一大圈,不时闲聊几句。随着地势不断攀高,山涧之中有不少河段已经成为天然冰桥,也有些水瀑挂满冰凌。 又行得几刻钟后,赵雍也终于是见到了对方所说的水瀑。 一平台之上有水花从峭壁飞冲而出,沿着固定的轨迹,在山涧中冲出一条小小的溪流山泉。溪流虽然不大,但确实没有结冰,赵雍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。 眼看时间到了午时,二人便又回到刚才的大堂用午膳。韩王也没再提起诸国之事,反而唠了一会‘家常’。但刚才那仕女已经不知去了哪里,赵雍不禁心中空荡荡的,只在大堂上见过一次,回来就不见了。 赵雍也不好意思问。 用过午膳后,二人也没在山里多呆,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来时的码头,顺着汾水回到了区鼠邑。 邑城外,两人依依话别。 “愿韩、赵两国永杰同好。”韩康说道。 “愿韩、赵两国永杰同好。”赵雍回道。 …… …… 韩王的乘舆一直送到两国的边境线处。 韩国区鼠距赵国中都(平遥)不过五十余里,赵雍并不打算在韩境过夜,及至傍晚,乘舆大队便行至中都城外。 又过十日,赵王行舆终于是回到了都城邯郸。一来一回二十多天,总算是赶到岁末之前回来了。 回到赵王宫,赵雍马上传来了几位重臣,共同商议此次两国会盟的机密国事。 经过群臣一顿分析,此次韩王相邀或为二求:一是希望三晋合兵继续伐秦,一是试探赵王对诸国的态度。 对于伐秦一事,赵国群臣一致认为应当休战。赵国此时不宜扩大与秦国的冲突,而今新法初步实施,基层不固,只有待新军大成,才是对外扩张的最佳时机。况且扩张的初步对象也优先是胡地、中山,而绝非强秦,这是赵国早已制定好的国策。 强秦可灭,但绝对不是现在。 赵雍回邯郸没几日,赵国便收到了韩国传来的国书。但此次国书所叙、不为寻常国事,而是联姻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