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8章 求才之道-《陛下何故造反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所以,那些被白广琪势力笼络的世族,必定会排斥后来者以及跟他们不对付的世族,要么逼迫其无立身之地,要么直接赶尽杀绝!”

    项阳拍着桌案道:“那我们的动作慢了呀,白广琪已经发动,说不定人都在路上了,我们连前期准备工作都没做呢。”

    楚清清听得头大:“陛下,中原现在到底是何局势?人来了我们接着就是了,又需要做什么准备呀。”

    项阳“痛心疾首”:“你们还是太缺乏人才意识了,面对这么好的机会,岂能只是坐等而已,必须要想办法争夺人才呀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我早想到这一点,应该先让秘密商队在中原散播消息,让大家都知道荆州关中之地已经稳定安乐,远离战乱,然后还要派出军队打通一条安全通道,保证他们在路上不要出意外。”

    易秋娴连忙道:“就算现在做也不晚呀,我大凉王朝到底还是天下正统,对于某些士族有着不错的吸引力。”

    “白广琪渡河南下,插入到青、兖、豫、徐四州之间,首先要面对极度复杂的形势,本土诸侯虽说比不过他这个冀州的白蛟,但也不会坐以待毙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料他们不会优先阻挡各个世家与大儒们离开中原避难,接下来,他们除非一路往北,绕到幽州或者青州,否则不管往哪儿跑,都不出我们的地盘啊。”

    项阳一想也是。

    他们积极南下,极大地拉开了战线,几乎对中原形成一个“半包围”的架式。

    若是大儒们离开中原避难,除非远避塞外,否则大概率一头扎进大凉王朝的地盘。

    再者,就是对于大凉王朝的认知问题。

    不论某些反朝廷的士族如何自圆其说,如何力证大凉王朝已失天命,后来人可取而代之,可是就连最强硬的士人也不敢否定大凉王朝的正统地位。

    这就是整个儒家赖以立世之基,而且非常多的老学究们,打从心底是这么坚持的。

    大凉王朝重新崛起之后的作风,想必已经传到中原之地了。

    不管那些诸侯们再怎么禁止给大凉王朝说好话,只要民间还有交流,都不可能阻挡大凉的“口碑”回升。

    项阳通过朝廷施行的政策,虽然有许多在世人看来怪异之处,不过大体上也是“仁政”的范围,必定能入得了大儒们的法眼。

    而且,项阳的目标,其实不仅仅是大儒罢了。

    哪怕是当代大儒,学问再高,也不可能顶十个人用吧?项阳现在最需要的是能处理庶政的人才呀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大儒的作用,其实只是吸引年轻学子之用。

    由朝廷收容这些大儒和门生们,然后借着他们的“明星效应”,吸引各地的士子前来。

    只要进了朝廷之手,后面的事情就好谈了呀。

    项阳想及此,不禁露出了“猥琐”的笑容。

    若能吸引到近万士子,那么他们底层胥吏的问题就能解决大半呀,而且还能让朝廷打好根底,哪怕之后再一统中原,也能依靠着强悍的班底扩展官员体系。

    “陛下,您想什么坏事儿呢?”

    看到项阳的笑容,易秋娴和楚清清不由得升起一阵恶寒,她们没有想过能从陛下的脸上看到这种表情。
    第(2/3)页